关税迷局:特朗普的“缓兵之计”与中方的强硬回应
本周市场焦点从“加征关税”转向“削减关税”的可能。特朗普一改此前的强硬姿态,暗示或降低对中国商品145%的惩罚性关税,并声称“中美贸易谈判活跃且进展顺利”。这一表态与白宫近期动作形成呼应: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表示“高关税不可持续”,美日韩加速协调关税暂停方案,甚至传出“中国考虑暂停部分美国商品关税”的消息。
但中方迅速泼下冷水。中国外交部与商务部接连否认关税谈判进展,强调“取消单边关税是谈判前提”。这种“美方释放善意、中方坚守底线”的博弈模式,与特朗普此前对墨西哥、加拿大关税威胁的“雷声大雨点小”如出一辙。市场逐渐形成共识: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质是“边打边谈”的谈判策略,其核心目标仍是逼迫对手让步,而非彻底推翻全球贸易体系。
美联储的“滞胀困境”:降息预期与通胀压力的角力
尽管美元反弹,但美联储的谨慎立场持续施压。3月议息会议上,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,下调2025年GDP增速预期至1.7%,上调通胀预期至2.7%,直言“经济面临滞胀风险”。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“无立即降息必要”,但承认关税冲击可能加剧通胀与失业的“双重使命矛盾”。
美联储官员近期表态进一步凸显政策困境:
古尔斯比(芝加哥联储):关税影响或局限于进口相关领域,整体经济冲击温和;
卡什卡里(明尼阿波利斯联储):关税对利率影响需时间观察,暂不调整政策预期;
库格勒(美联储理事):关税可能推高价格,需保持利率稳定;
沃勒(美联储理事):关税经济影响或下半年明晰,无需急调整政策。
这种“谨慎观望”态度与市场形成鲜明对比。尽管美联储暗示降息大门未关闭,但通胀持续高于2%目标(最新CPI、PCE数据印证),消费者短期通胀预期飙升至3.6%(纽约联储调查),长期预期却保持稳定。这种“短期通胀焦虑+长期信心”的矛盾,令美联储陷入两难:若过早降息,可能再度刺激通胀;若维持紧缩,则可能加剧经济放缓风险。
美元前景:反弹能否持续?关注三大风险点
尽管美元暂时止跌,但反弹持续性仍存疑,市场需警惕三大风险:
关税政策反复:特朗普的“谈判策略”可能导致关税消息反复横跳,引发市场情绪波动;
经济数据分化:若下周非农就业、GDP等数据不及预期,可能强化“经济放缓”叙事,施压美元;
美联储政策转向:若通胀压力持续,美联储或被迫释放更明确“不降息”信号,支撑美元。
美元指数技术分析
美元指数的看跌前景依然稳固,指数继续在其200日和200周简单移动平均线(SMA)下方交易,目前分别为104.53和102.67。
关键支撑位关注在97.92,即2025年4月21日设定的低点,以及97.68,即2022年3月30日的支撑位。 上行方面,潜在的反弹可能会重新测试心理关口100.00,随后是临时的55日SMA在103.97和3月26日的高点104.68。
动量指标进一步强化了看跌偏向。 相对强弱指数(RSI)已回落至约36,而平均方向指数(ADX)已飙升至54以上,表明下行趋势正在增强。
